人民網(wǎng)
人民網(wǎng)>>健康·生活>>科普要聞

預防自殺是每一個人的責任

2016年09月20日09:10 | 來源:中國婦女報
小字號
原標題:預防自殺是每一個人的責任

  ■ 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 王翠玲

  過去的20多年里,我國自殺率雖已呈明顯下降趨勢,但自殺仍是我國嚴重的精神衛(wèi)生和公共衛(wèi)生問題之一。據(jù)目前的自殺率推算,我國每年約有13.1萬人死于自殺,自殺率為9.8/10萬,自殺仍是城市人群的第18位死因,農(nóng)村人群的第13位死因,20~34歲全體人群的第二位死因。

  9月10日是第14個世界自殺預防日。但就在8月24日下午,甘肅康樂縣景古鎮(zhèn)阿姑村山老爺彎社發(fā)生一起人倫慘案。該村一位年輕的母親殺死4個孩子后,服毒自殺后不治身亡。其中,大女兒6歲,第二胎是一對雙胞胎姐弟,均為5歲,四女兒僅3歲。不日,該女子丈夫也服毒身亡,四世同堂的8口之家,6人身亡。事件的原因最終定格在貧窮。無論何種原因,任何人的自殺都是人生的悲劇。

  自殺是多種因素“疊加”的結(jié)果

  甘肅的慘案發(fā)生后,大家對于年輕母親這么做的原因有各種各樣的猜測:貧困,受精神癥狀的支配,家族自殺史,家庭關系的破裂,家庭中有其他問題存在,是沖動行為的結(jié)果?……其實,任何單一因素都不足以解釋一個人為什么會自殺,自殺行為是一個復雜的現(xiàn)象,是由個人、社會、心理、文化、生物和環(huán)境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而導致的。

  2015年WHO刊出的《預防自殺——全球要務報告》中將自殺的危險因素歸納為以下幾個層面:

  衛(wèi)生系統(tǒng)與社會層面。主要包括:1. 衛(wèi)生保健服務的可及性差,所需要的醫(yī)療服務難以獲得;2.自殺工具方便易得;3. 媒體不恰當?shù)膱蟮,大肆渲染自殺,增加“模仿”自殺的風險;4.歧視那些因自殺行為、心理健康和物質(zhì)濫用問題而尋求幫助的人。

  社區(qū)與人際關系層面。主要包括:戰(zhàn)爭和災難、文化變遷帶來的壓力、歧視、被隔離感、虐待、暴力和人際關系沖突。

  個體層面。主要包括:自殺未遂既往史、 精神障礙、酒精的有害使用、經(jīng)濟損失、慢性疼痛和自殺家族史。通常,一些危險因素疊加在一起可以明顯增加個體自殺行為的易感性。

  盡管自殺有諸多復雜的原因,但大多數(shù)自殺還是可以預防的。

  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自殺者的心理狀態(tài)。其實,多數(shù)自殺者并不是真的想死,只是在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事件無法有效應對,并且自我控制能力降低。另外,一個人想自殺時,其思維、感覺和行為比較局限。面對危機,他們通常認為自身的處境和經(jīng)歷的痛苦是無法擺脫、無法忍受和永無止境的,他們看不到解決問題的其它出路,常常將自殺視為逃避困境、解決自身問題的唯一辦法。

  三大方式有助遠離自殺風險

  那么,哪些因素可以保護人們遠離自殺的危險呢?

  1.培養(yǎng)和維護健康的親密關系可提高個體的承受能力,對抗自殺風險。個體最密切的社交圈,伴侶、家人、同伴、朋友和其他重要的人,在危機時刻的影響力最大,是我們社交、情感和經(jīng)濟支持的重要來源,并能緩沖外部壓力的影響,為個體提供支持。這對青少年和老年人來說尤其重要。

  2.宗教或精神信仰,能促使個體開展對身體和精神有益的行為。

  3.踐行積極應對策略與有幸福感的生活方式。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夠促進心理與身體的健康,這包括規(guī)律的鍛煉和運動、充足的睡眠、健康的人際關系與社交接觸以及有效的壓力管理。

  留意自殺警示信號需防微杜漸

  人們平時對于自殺行為的誤解,可能會導致無法為危機者提供最佳的治療和支持。如,認為自殺行為的發(fā)生毫無預兆等。

  實際上,選擇死不是輕而易舉的決定,大部分自殺行為在發(fā)生前就已經(jīng)有一些警告信號了,當然也有一些自殺發(fā)生之前沒有任何信號,了解自殺的警告信號并且留意它們是非常重要的。自殺的危險信號通常有:

  1.言語上直接或間接的表達:如,“活著是一種痛苦,是家人的累贅”“與其痛苦地活,不如死了好”“我的問題誰也解決不了,沒有人能幫我”。

  2.不良情緒的流露:如,絕望、焦慮、抑郁、失控感、憤怒,內(nèi)疚,孤獨,悲傷,無能為力、無助等等。

  3.行為表現(xiàn):分發(fā)財物,與人道別,將珍貴的東西送人,和家人朋友疏遠,酒精和藥物濫用、極端和不計后果的沖動行為,嚴重抑郁后的突然平靜等等。

  4.生理上的一些改變:缺乏興趣、食欲、性欲的變化,身體健康狀態(tài)不佳,睡眠問題等。

  如果,家人、朋友和危機干預者能夠敏感識別出想自殺者的求助信號,抓住他們渴望生存下來的理由,可以給他們更多遠離危機的時間,為他們提供即時的心理支持、危機干預和專業(yè)治療,幫助他們找到解決痛苦和問題的方法,就可以協(xié)助他們度過自殺的危機時刻,自殺就自然可以得到有效的預防。

  那么,我們該如何幫助有自殺征兆的人呢?

  1.保持冷靜和耐心傾聽。讓他們盡情傾訴自己的感受。

  2.認可他們表露出的情感。不要進行評判,也不試圖說服他們改變自己的感受。

  3.詢問他們是否有自殺的想法。如:“在你痛苦、絕望的時候想到要結(jié)束生命嗎?”注意,詢問一個人有無自殺念頭不但不會引起自殺,反而可以拯救生命。

  4.不要輕視。當他們說要自殺時應認真對待。

  5.如他們要你對其想自殺的事情保密時,不要答應。聯(lián)系相關人員共同幫助他們。

  6.讓他們相信可以獲得所需要的幫助。并鼓勵他們尋求這些幫助。

  7.如果認為他們自殺的危險性很高,不要讓其獨處。要立即陪他們?nèi)バ睦硇l(wèi)生服務機構或醫(yī)院接受治療。

  8.如果一個人剛剛出現(xiàn)自殺行為(服毒、割腕等),要立即送到最近的醫(yī)院搶救。

  近十多年來,我國對于自殺問題的研究和干預工作付出了諸多努力。我們相信,未來的十年,二十年……政府、醫(yī)療機構、媒體、社會各界以及我們每個人在預防自殺的道路上還將繼續(xù)前行。

  因為,我們知道:自殺,一個就太多了!預防自殺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!

    點評

    農(nóng)村貧困人群也需“心理扶貧”

  9月10日是世界預防自殺日,而剛剛發(fā)生的甘肅康樂縣的母親殺子案卻讓國人震驚。9月9日,國務院扶貧辦介入調(diào)查案件。該案的殘酷性絲毫不亞于去年的畢節(jié)兒童自殺案。兩起案件的共同特點都是:貧困引起的心理危機。更有數(shù)據(jù)顯示,自殺是農(nóng)村人群的第13位死因。這些說明,農(nóng)村貧困人群的非正常死亡問題已到了必須嚴肅重視的時候了。

  此前曾有媒體報道稱,久病厭世和家庭糾紛常常致老人自殺,深層原因則是社會保障不足。而家庭糾紛中更多系由養(yǎng)老糾紛引發(fā)的老年人自殺。

  據(jù)全國老齡委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15年我國老年空巢家庭的比例已過半,大中城市更高達70%。在農(nóng)村,大量青壯年外出打工,老人、孩子和中年以上婦女在家留守幾乎成為常態(tài),這無形中降低了家庭對老人的撫養(yǎng)能力。

  而在農(nóng)村,年輕女性自殺的主要風險因素被分為幾類——身心健康問題、女性的社會地位低下、家庭矛盾的激化、婚姻或戀愛的挫折、人際關系沖突及經(jīng)濟的拮據(jù)。這些風險往往交織在一起,使嚴重負性生活事件極易出現(xiàn),而這類事件同自殺意念、未遂自殺和自殺死亡又緊緊連在一起。

  大多數(shù)的農(nóng)村自殺事件,其根源大抵如此:疾病、家暴、丈夫外遇、親人離世……在許多個案里,自殺的原因可能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,如婆媳矛盾、兩口子慪氣,甚至小孩不聽話等。

  自殺是全球范圍內(nèi)的主要死因之一,卻一直沒有被作為需要優(yōu)先解決的問題加以對待。有研究顯示,每出現(xiàn)1例自殺,平均至少對6個人產(chǎn)生嚴重的不良影響,在心中留下傷痛。據(jù)估計,所愛的人自殺會使親友的心理、社會和職業(yè)功能降低20%,這會使自殺所造成的總衛(wèi)生負擔增加38%。專家指出,曾有過自殺行為的人再次自殺的風險非常高,自殺工具的易得性等也是自殺高危因素之一。

  而從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反饋來看,當下中國農(nóng)村的扶貧攻堅任務,無疑應改變過去重物質(zhì)、輕精神的做法,把心理危機干預作為重要的扶貧內(nèi)容來進行推廣,在某種程度上它甚至更緊迫,而危機干預的核心應當是讓困于生活的農(nóng)民看到希望。

  這種心理危機干預理應由政府主導,由社會團體和志愿者組織共同參與,可以借助以往對口扶貧的模式來進行,這就需要參與“心理扶貧”的人士擁有更專業(yè)的素質(zhì)和更強烈的獻身精神。

  自殺預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,而危機干預只是心理健康工作的一部分。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會經(jīng)歷各種心理健康問題,促進公眾心理健康,離不開心理治療、心理咨詢等心理健康服務的進一步規(guī)范發(fā)展。期待“心理扶貧”能盡快走入農(nóng)村貧困地區(qū)。(曉想)

(責編:許心怡、權娟)
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