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網(wǎng)
人民網(wǎng)>>健康·生活

公益不應(yīng)該陷入了惡意的比較

2016年09月26日16:51 | 來源:中國江蘇網(wǎng)
小字號
原標題:公益不應(yīng)該陷入了惡意的比較

  “廣州從不缺少愛心,我們希望把愛心聚集成一股強大的公益力量!”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的項目負責(zé)人表示,希望能聯(lián)合信息時報及所有參與公益市集的愛心組織,一起打造廣州公益新坐標,為羊城增添新的公益風(fēng)景線。(9月25日《信息時報》)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(zhí)行官馬化騰日前在香港參加一個國際慈善論壇時透露,騰訊希望每年拿出1-2%的利潤投入公益,同時通過互聯(lián)網(wǎng)平臺的影響力和各種技術(shù)手段,騰訊正促成更多公益活動,并使之更為透明,更加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。(9月24日《南方日報》)

  這是近兩天的兩個新聞,把它們放在一起是為了說明,不管阿里,還是騰訊每天都進行著自己的公益事業(yè)。這種公益事業(yè)因為太過日常,有時候,因為各種原因,公眾就未必獲知。比如,8月20日媒體報道,馬云將在未來一年內(nèi)減持阿里巴巴990萬股股票(市值超過9億美元),而這筆錢主要用于履行公益捐款的承諾及更好地管理財富,對于這一新聞恐怕很多人就不知道。

  事實上,像阿里公益推動的“廣州公益新坐標”,由于瑣碎和細致往往就不容易被人關(guān)注,比如2016財年,阿里巴巴通集團捐贈2.3億(不含平臺資源捐贈1.9億),資助國內(nèi)外73個公益項目;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,共有32000名阿里員工的公益時間超過3小時,累積社會公益服務(wù)時間13萬小時;2016財年,阿里巴巴還通過麾下平臺推動33億人次參加公益行動,累積2.8億買家、150多萬賣家參與公益,等等。羅列這些原因很簡單,就是為了說明,公益離不開捐款,但更為關(guān)鍵的是,將慈善事業(yè)融入到日常生活中,帶動每一個人去做慈善才更為重要。在美國的慈善捐款結(jié)構(gòu)中,10%捐款來自企業(yè),5%來自大型基金會,85%來自民眾,而中國每年的捐助大約75%來自國外,15%來自中國富人,僅有10%來自平民百姓。可以說,慈善關(guān)鍵的是在個人的踐行,而不是粗暴的捐錢,也不是道德綁架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微博上,一個多年前的視頻又被一些自媒體扒出來說事。在視頻中,比爾蓋茨和巴菲特勸馬云捐出全部個人財富,馬云反問:你多大年紀了?巴菲特說:我80歲了。馬云說:我80歲的時候也捐,我才40。簡單粗暴地剪接,以及不看視頻只看標題就評論的陋習(xí),使人們忽略了,馬云后面的話,他說,別看北京上海富裕,那只是中國的一小部分,作為商人,創(chuàng)造就業(yè)崗位,發(fā)展商業(yè),讓大家有好的生活條件那才是最重要的。你能說,這樣的話,不對嗎?

  馬云曾說,“我們今天最驕傲的不是賣出了多少商品,而是阿里巴巴建立一套誠信體系。用商業(yè)的方式向所有人證明了誠信值多少錢”!坝霉娴男膽B(tài)、商業(yè)的手法做事”,實際上,就是阿里公益在做的,并且與眾不同的慈善事業(yè)。不管是支付寶,還是農(nóng)村淘寶,其都深藏的一個共同的基因——公益。

  媒體報道,在今年初捐了140億做慈善的馬化騰,曾每天被罵77萬次;而2014年就聯(lián)合蔡崇信捐了阿里巴巴總股本的2%,2016年6月,又捐了2億成立鄉(xiāng)村校長獎的馬云,同樣被人拎出斷章取義的老視頻被罵。毫無疑問,慈善和公益需要一定的比較,需要共同的追趕,但過猶不及,惡意的比較以及選擇性地比較,是對企業(yè)和個人的慈善綁架,也是一種不公平待遇。

  但愿網(wǎng)友能夠多親身從事一些公益,少做一些“鍵盤俠”,尤其是不要做虛偽的道德“棒槌”。

(責(zé)編:陳燁菲、許曉華)
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