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網(wǎng)健康·生活

親子溝通,這四大禁忌最不能碰

2019年04月22日07:53 來源:北京青年報

  曾經(jīng)有一項針對20870名中小學生的調(diào)查,結(jié)果顯示,只有26.73%的人表示有了心里話最想告訴的人是父母,并且這一比例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呈現(xiàn)逐漸下降的趨勢。其中,中學生首選“和同學、好朋友說心里話”的比例為57.54%,小學生為42.89%。

  在我們身邊,親子溝通問題一直普遍存在,很多孩子都對父母關(guān)閉了心門,橫眉冷對、沉默不語。

  作為父母應該重視的是:只有在溝通順暢、親子關(guān)系良好的情況下,教育才有可能發(fā)揮作用。很多時候親子之間產(chǎn)生沖突,孩子反抗的不是父母本身,而是父母的溝通方式。

  親子溝通糟糕的父母,常犯以下四個禁忌。避開這四大禁忌,會讓親子溝通變得有效,建立良好的親子關(guān)系,教育也會事半功倍。

  用批判、說教、命令、強迫的語言

  我常常聽到有大人跟孩子的對話是這樣的:“去把杯子給我拿來”、“趕緊給我寫作業(yè)”、“你今天不把這收好就別吃飯了!

  還有的家長,遇事總是喜歡給孩子消極的評價、斥責和猜疑。比如,孩子一進門就說:“氣死我了,老師今天批評我了!庇行┘议L就會立刻說:“肯定是又犯什么事了!

  這些話,會給孩子一種不平等、不被信任的感覺,孩子就會漸漸失去和父母溝通的愿望。

  溝通,首先就是尊重和平等。家長在外對同事和朋友難道也會用命令、批判的口吻嗎?顯然不會。不要覺得是你的孩子、年齡小,就可以對他頤指氣使、呼來喚去,或者對他的行為指指點點、妄加批判。這只會讓孩產(chǎn)生厭煩、反抗心理,起不到正向的教育作用。

  請把孩子當做一個大人那樣給予尊重和善意?梢远嘤弥v故事、啟發(fā)、商量的語氣:“可以幫媽媽把杯子拿過來嗎?”“已經(jīng)6點了,是不是該寫作業(yè)啦?”“看得出來你很生氣,發(fā)生什么事了?”同樣的話,換一種表達方式,孩子聽起來的感受就會不一樣,更利于親子溝通。

  只顧自己說,不理會孩子的感受

  之前在論壇上看過一篇初二學生寫給媽媽的信《媽媽,您能聽我說說心里話嗎》,這個孩子為不能被媽媽理解而苦惱。

  “不管我跟爸媽聊什么話題,反正最后總會落到要好好學習這個話題上來!薄半y道跟他們說我喜歡一個男生的事嗎?我不敢,也不想說!焙芏嗪⒆硬幌矚g跟父母溝通,因為自己的感受總是被忽視。

  比如孩子放學回家,跟家長抱怨兩句:“好累啊”,有些家長就會立刻覺得這是一個不好的感受,趕緊跟孩子講道理:“累什么啊,你是不是不想學習了,別的孩子怎么好好的,我跟你說你可要好好學習啊……”到最后就會變成家長的單向輸入,自說自話。

  雙向的溝通,才是有效的。家長要學會接納孩子的感受,有同理心地去看待孩子的問題,不要一味地講大道理,傳授經(jīng)驗。

  有效的傾聽,比所謂的“經(jīng)驗”更重要。不要只顧著自己嘮叨,多聽聽孩子的想法,你會更加了解他。

  翻舊賬、揭傷疤

  有些家長和孩子溝通時,情緒激動了就喜歡翻舊賬、揭孩子的傷疤!吧洗味冀踢^你了,還是做錯,長點記性好嗎?”“你要是聽我的話,那次就不會被老師全校批評了!

  翻舊賬就相當于把孩子快要愈合的傷疤再次揭開,還撒點鹽,傷孩子的自尊心。

  總是談論孩子過去犯的錯、做的事不但不會引發(fā)孩子的反省,反而會激起他的叛逆心理,破壞親子感情,引發(fā)不必要的爭吵。而且,孩子或許原本正在覺醒的過程中,但是聽到這樣的話,容易喪失信心,覺得在父母面前永遠抬不起頭。

  不管孩子有什么問題,就事論事是最基本的底線。過去了的事情,就在腦海中永遠地翻篇兒,不要總記著孩子不好的地方,相信他正在努力變好。

  拿孩子和別人做比較

  每個人幾乎都有被父母拿來和別的孩子做比較的經(jīng)歷,回想起來仍不免覺得苦澀!澳憧纯磩e人家孩子,一個老師教的,人家怎么能考第一”,“你表姐8歲的時候就會自己做飯了”……

  中國的父母,就喜歡把自己孩子和別人孩子做比較,打擊孩子,仿佛這樣就能讓自己家孩子更努力向別人看齊,從而變得更優(yōu)秀。殊不知,這種方式通常只會產(chǎn)生負面的效果,孩子的自信心被打擊,甚至還學會攀比、嫉妒別人。

  其實,家長們應當通過鼓勵的方式漸進地與孩子溝通,調(diào)動孩子的積極性,增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。比如:“這次比上一次進步了,媽媽看到了你的努力,下次一定會更好的!

  父母與孩子溝通,也是在教孩子與人溝通的方式,必須收起你的情緒,接納孩子的感受,主動傾聽,專注于引導孩子解決問題。

  文/錢志亮(北京師范大學)

(責編:許曉華、楊迪)


相關(guān)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