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網(wǎng)健康·生活

初中生為家長購買家教讀物給雙標父母提了個醒

熊志

2022年02月18日08:38 來源:中國青年報

  聽過父母給孩子施加壓力,你見過孩子反向給父母“補課”的嗎?據(jù)“猛犸新聞”報道,近日,長沙的一位母親平時把孩子的課余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,自己在家愛玩手機。不滿于“雙標”的兒子利用壓歲錢,買了同學家的“父母成功學”同款書籍,希望媽媽更溫柔開明一些。

  視頻中,初一學生為媽媽買了一堆書籍,書籍的名字也頗有意思,比如《你只是假裝在陪孩子》《不吼不叫,媽媽的一場修行》《非暴力溝通》等。從書名中,不難看出孩子的不滿和“控訴”。

  當然,這個初中生未必是真想嚴厲聲討母親;對孩子希望媽媽更溫柔開明的建議,其父母也開心地接納。在我看來,這是一次良好的互動。孩子通過一種幽默的方式,表達了自己不希望被施加過多壓力的想法,而沒有讓家庭關系因此變得僵化。

  不過,這樣一個帶有趣味性的故事,也再次提醒我們:在教育問題上,父母和孩子不該是單向度的關系。所謂言傳不如身教,家長在教育孩子時,是否也應考慮孩子的想法,而不是以一種打雞血的教育邏輯,不斷給孩子施加壓力?

  不少家長在教育孩子時,常常陷入一種“為你好”的邏輯怪圈。給孩子安排更多的題,報更多的補習班,把他們的課余時間塞得滿滿當當,成了許多家長的選擇。自然,這導致了嚴重的“內卷”。而那些被學業(yè)壓力纏身的孩子,也是苦不堪言。

  “不能輸在起跑線”的焦慮,讓家長將大部分心血都投入到孩子身上。但所謂的“內卷效應”說明:很多投入其實是無效投入、無效競爭。只有學習沒有玩樂,只有做題沒有休閑,這對孩子的全面成長當然不利。而且,在我看來,更容易忽視的影響,其實是父母和子女的關系——你怎么能夠指望一個沒有任何業(yè)余時間的孩子,可以和家長形成默契融洽的親子關系?

  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,父母的教育模式是否存在問題,沒有比孩子更能夠準確體會到的了。所以,相較于從上到下地給孩子施壓,倒不如形成一種有效的互動關系。家長也應把教育當成學習的過程,多聆聽孩子的意見反饋,多對自身的不當教育方式進行反思、修正。

  其實,很多家長給孩子不斷增加課業(yè)負擔,除了望子成龍的初衷外,同樣不乏偷懶的私心。對一些家長來說,把孩子全交給輔導班、補習班,交給沒有盡頭的試卷和題目,讓帶娃變成了一件簡單的事。然而,這樣的偷懶卻可能帶來諸多問題。

  很多成長在互聯(lián)網(wǎng)環(huán)境下的孩子,比他們父輩年少時更早熟、更有主見。就像視頻中那個反向給父母“補課”的初中生那樣,他們更懂得表達自己的想法,表達對家長玩手機、而把自己課余時間壓縮殆盡的不滿。孩子反將一軍的“創(chuàng)意”行為,其實是對親子關系的一種善意提醒——孩子要學習,家長同樣需要學習。那種讓孩子“壓力山大”、父母卻輕松自在的“雙標”教育模式,只會給孩子的成長制造更多麻煩。

(責編:孫紅麗、楊迪)
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