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網>>健康·生活
人民網>>健康·生活>>正文

救病兒盡全力 連軸轉是常事(發(fā)現(xiàn)身邊·走近白大褂②)

柴秋實 馬曉慧

2015年07月03日07:55  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  手機看新聞
原標題:救病兒盡全力 連軸轉是常事(發(fā)現(xiàn)身邊·走近白大褂②)

  圖為醫(yī)護人員正在為一名患兒查體。資料圖片

  走廊墻壁上貼著維尼熊等卡通圖片,柔和的陽光穿過淡綠色窗簾,患兒安靜地躺在病床上,醫(yī)護人員低聲討論著患兒病情……這就是北京兒童醫(yī)院的兒童重癥監(jiān)護病房(PICU),專門收治29天到18歲的重病兒童,被稱為“守住孩子生命的最后一道關口”。PICU科室主任錢素云在這里奔忙了19年,她和她的團隊辛勤耕耘著這塊責任田。

  病危患兒考驗心理,經常24小時不合眼

  早上8點,正是病房交接班最繁忙的時刻。醫(yī)生們進行著常規(guī)檢查,護士們則逐一幫無法起身的孩子們擦身體、測體溫、輸液。

  “滴滴滴,滴滴滴……”這時,一張病床的監(jiān)護儀器突然發(fā)出速度極快的警報聲。病床前馬上圍攏起四五個醫(yī)護人員,插管的插管,輸液的輸液,并不時討論著下一步的操作。

  這個孩子怎么了?“不要緊,這是醫(yī)生在準備進行檢查,患兒身體有了應激反應!边@天在病房里值班的是PICU副主任王荃。她說,像這種情景,每天不知道要發(fā)生多少次。

  “住進來的患兒都是重癥,哪一個都不能掉以輕心,警報聲一響,就要趕快去處理好!蓖踯跽f,“最沮喪的是,有時候千辛萬苦,眼看患兒情況逐漸向好,卻突然急轉直下。”這對醫(yī)生的心理而言絕對是個考驗。

  “能在PICU工作的人,去哪兒工作應該都能勝任!卞X素云說,“在PICU當醫(yī)生,除了要有個好身體,心理上也要比較健全。遇到家屬放棄治療或搶救失敗,時常會感到沮喪和挫敗,醫(yī)生必須學會自我調節(jié),不能遇到緊急情況就亂了陣腳!

  PICU的醫(yī)生和護士分白班、夜班工作,但經常連軸轉!耙雇肀容^兇險,有很多危重的孩子是夜里緊急轉來PICU的,夜班的醫(yī)生護士必須時刻關注患者的情況,隨時做出相應對策。即使到了交接班,如果患者情況一直很危險,作為第一時間接觸孩子、了解更多信息的夜班醫(yī)護人員,也有責任繼續(xù)留下來,確;颊叩陌踩。”錢素云說,有時醫(yī)生會從前一天下午4點多開始上班,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晚上六七點,中間都不敢合眼。而這,在PICU已經是常事了。

  擦身喂食都包圓,孩子臟了自己也不舒服

  幾年前,一名當時只有12歲的唐山女孩,被救護車緊急送來。幾種病菌同時感染,讓這個原本就有肺結核病的孩子生命垂危,其他醫(yī)院和科室認為已經沒有希望,拒絕再給她診治。北京兒童醫(yī)院PICU是她最后的希望。

  “你們看,這是她當時的片子,肺部全是囊泡。我們給她上了呼吸機!卞X素云指著電腦上的照片介紹,接到任務之后,他們二話不說,立即將孩子收入病房。

  女孩的情況遠比想象中復雜,從主管醫(yī)生到錢素云本人,每個人都為這個女孩捏了一把汗。從肺部嚴重感染到并發(fā)急性胃擴張、胃出血,再到突發(fā)肝衰竭……經過兩個多月?lián)尵戎,成功救回了孩子?/p>

  現(xiàn)在,小女孩已經讀了中學。前些時候,為了感謝錢素云的救命之恩,小姑娘在媽媽的陪伴下來到北京,送給錢素云自己做的布藝小蛋糕和祝?ㄆ

  除了驚心動魄的搶救,由于患者年齡的特殊性,PICU還是考驗醫(yī)護人員耐心的地方。躺在病床上的一名十一二歲的男孩,已經陷入昏迷狀態(tài)。男孩喪失意識,時不時流口水,護士輪流照顧,為他擦拭口水、檢查輸液情況。上午的查房結束不久,一位護士正準備坐下來整理資料,突然發(fā)現(xiàn)男孩解了大便,立刻開始清理。孩子有點胖,她又喊來幾個幫手,合力翻動男孩的身體。很快,穢物就被清理完畢。

  “哪個孩子身上臟了,我們自己身上都會不舒服。雖然他們大多沒有意識,但也一定要及時清理干凈!弊o士長李廣玉介紹,為了預防交叉感染,PICU一般不設陪護,所以護士每天的工作不僅是做治療,還包括洗頭、擦身、換紙尿褲、喂水喂食等。

  “因為工作需要,我們這里的護士都練成了多面手,不僅可以給孩子洗頭,甚至還能幫孩子理發(fā)!崩顝V玉說,“我跟大家開玩笑,如果哪天失業(yè)了,我們還可以開理發(fā)店。”

  孩子夭折,家長仍為醫(yī)院基金會捐款

  幾年前,PICU接收了一位遠道而來的小患者。因為嚴重的腦病,他需要在北京某醫(yī)院做干細胞移植。但是因為術前身體狀況太差,不符合手術條件,只好先住在兒童醫(yī)院進行治療。

  “孩子沒有吞咽反射,呼吸也不好,氣道管理要求很高!卞X素云介紹,在他們的努力下,孩子終于能夠支撐著做了干細胞移植手術。但不幸的是,手術后孩子情況還是不好,最后沒能挺過生死考驗,在兒童醫(yī)院離開了人世。盡管如此,家長認為,雖然孩子走了,但是大家已經盡力,還是非常感激醫(yī)務人員的努力。

  為此,孩子家長要把住院費剩下的幾萬元送給醫(yī)務人員。“那時我們還沒有基金會!卞X素云說,她當時就建議孩子家長,錢不要給醫(yī)務人員,一定要留,就留在住院處,如果有其他小患者費用不夠,就用來幫助他們。孩子家長欣然同意。后來,醫(yī)院成立了基金會,這位家長繼續(xù)堅持捐款,累計30多萬元了。

  “醫(yī)療糾紛,很多都是溝通不到位造成的!卞X素云說,多做換位思考,站在病人的角度看待問題,在醫(yī)療質量上下功夫,大多數患者還是能夠理解醫(yī)生工作的。錢素云相信絕大部分患者和家屬都是善意的。

看更多內容
掃描二維碼

 
分享到:
(責編:許曉華、劉婧婷)


注冊/登錄
發(fā)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(xié)議   

同步:分享到人民微博  

社區(qū)登錄
用戶名: 立即注冊
密  碼: 找回密碼
  
  • 最新評論
  • 熱門評論
查看全部留言

24小時排行 | 新聞頻道留言熱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