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網(wǎng)健康·生活

煎藥煳了,整鍋倒掉

首都醫(yī)科大學(xué)附屬北京朝陽醫(yī)院藥事部主管中藥師 徐佳佳

2018年04月12日08:34 來源:人民網(wǎng)-生命時報

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提升,中醫(yī)藥的應(yīng)用也越來越多。煎好一碗湯藥,成了很多患者或熱衷于保健人士的必備技能。清代名醫(yī)徐靈胎曾說:“煎藥之法,最宜深講,藥之效與不效,全在乎此。”可見煎好湯藥的重要性。不過,由于處方藥味的不同,好的湯藥也各有不同,或清冽或濃厚,或芳香或異嗅,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(diǎn),那就是:不能煎煳。煳了的中藥不能治病,千萬別喝!

煳鍋是指藥鍋底部的藥液變成糊漿狀態(tài),或變焦粘附于鍋底,這時候整副藥最好棄用,因為在藥物煳化或炭化后,有效成分大大減少,而且其藥性也發(fā)生了變化,可能會產(chǎn)生與原來完全不同的功效,對于所治疾病的作用也難免“南轅北轍”,甚至產(chǎn)生對人體有害的毒性物質(zhì)。因此,如果不小心熬煳了藥,就要倒掉重新來過。

那么怎樣可以避免煳鍋呢?第一,煎藥前要徹底清除鍋底污垢,以免煎煮時不潔物質(zhì)粘附;第二,選擇傳熱均勻的煎藥鍋具,如砂鍋,有些鍋具散熱不均易使藥物粘在鍋底,容易造成煳鍋;第三,煎煮過程中每隔十分鐘就要攪拌一次,使藥物受熱均勻、有效成分溶出,并可防止黏性成分粘于鍋底而煳鍋;第四,蓋鍋煎藥,如果采用文火煎藥不加蓋,就會出現(xiàn)上面的藥材脹燥、下面的煳鍋,加蓋后可以避免這種情況;第五,煎法要正確,針對不同藥物性質(zhì),使用不同煎熬方法。比如菟絲子、葶藶子、車前子等大都含有黏液質(zhì)的藥物與其他藥材同煎易糊化,需事先用布包捆扎包煎;龜版膠等應(yīng)烊化后沖服,飴糖則可直接沖服;第六,水分要充足,煎藥時必須加入足夠的水,水分缺乏時,可酌量添加續(xù)煎;最后,煎藥的“火候”也很重要。如果煎藥的時候火候過強(qiáng),水分蒸發(fā)快,則很容易煳鍋。一般是在未沸騰前用武火,至藥液煮沸后再改用文火,這樣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煎出,又可以保證不煳鍋!

(責(zé)編:許心怡、許曉華)


相關(guān)新聞